| 参数名称 | 技术性能要求 |
| 额定温度 | 1200°C(最高1300°C) |
| 额定电压 | 3 x 380V(加热电路),220V(控制电路) |
| 额定电流 | 3 x 40A |
| 额定功率 | 27kW(输出功率可调) |
| 电源模式 | 三相五线制(乙方提供信号线) |
| 总重量 | 900公斤 |
| 安装固定方法 | 福马轮用于运输和单机调试过程中的移动和支撑;现场定位后,设备由脚杯支撑,用膨胀螺栓固定在地面上。 |
| 炉子工作尺寸 | 570mm x 300mm x 310mm(深 x 宽 x 高),公差 ±10mm |
| 外形尺寸 | 1500mm x 1200mm x 1700mm(长x宽x高),公差±20mm |
| 排烟罩 | 配备集烟罩,在炉门处收集冶炼烟雾;罩和炉体采用可拆卸结构,由304不锈钢制成。 |
| 排气要求 | 收集罩内和炉体的油烟,通过单一接口排放至车间主要集烟管道;配备304不锈钢排气手阀;位置和界面尺寸,如装配图所示。 |
| 排气量 | 330Nm³/小时 |
| 排气温度 | 基于较高的加热温度 |
| 进气量 | 330Nm³/小时 |
| 进气通道 | 共4个(左2个,右2个);进气口配有过滤器,由 304 不锈钢制成 |
| 温度测量元件 | 铂铑 S 热电偶,测量范围 0-1600°C |
| 加热元件 | D16等径U型碳化硅棒 |
| 炉温均匀性 | 1)多点控制(2点控温,1点测温) |
| 2) 炉温均匀性 ±5°C(3 个热电偶测量之间的误差) |
| 3)炉门打开时炉膛温降<100°C |
| 温控精度 | ±1°C(达到设定温度时设定温度与 2 个温控热电偶测量值之间的误差) |
| 恒温精度 | ±1°C(恒温期间设定温度与 2 个温控热电偶测量值之间的误差) |
| 加热速率 | 可调,范围1-900°C/h |
| 炉体结构 | 风冷双层炉结构;有效的风冷导向隔板使炉壳内整体冷空气流通,在排出前冷却加热元件的导电片,避免导电片的高温氧化。 |
| 炉衬要求 | 采用真空成型的高纯氧化铝轻质材料制成;易碰撞和承重位置(炉口、炉底)采用轻质空心球形氧化铝板,具有工作温度高、蓄热低、耐快速加热/冷却、无裂纹、不掉渣、绝缘性好等特点。 |
| 绝缘要求 | 三层绝缘:铝硅酸纤维板、氧化铝纤维板、氧化铝(多晶)纤维板 |
| 炉门开启方式 | 顶开门,由气缸控制开/关,兼容自动和手动控制;配备作手柄或脚踏开关,用于调试或故障时手动开门;在意外的燃气/电力故障时,门保持其状态而不会掉落。 |
| 炉壳温度 | 长期连续运行时炉体表面温度不超过45°C |
| 系统保护 | 采用双环路控制和保护设计,具有过冲、下冲、热电偶断路、缺相、过压、过流、过温、电流反馈和软启动保护。 |
| 电气控制箱 | 控制箱位于炉体下方,便于安装和维护;配备散热器和高温保护,防止温度过高导致的电气故障;预留炉门升降信号线和上部PLC连接;带RS485通讯的温控仪表。 |
| 控制面板 | 1)配备智能温控器、控制电源开关、主加热启停按钮、电压/电流表、电脑接口。 |
| 2)配备7英寸触摸屏集中控制,实时显示温度、温度段数、段时间、剩余时间、输出功率百分比、电压、电流。 |
| 通讯接口 | 配备RS485通讯接口,可进行计算机控制启动、暂停、停止、设置加热曲线、读取加热曲线、参数调整;可靠性高,作方便。电脑显示屏显示内容丰富,包括测量值、设定值、输出值、段时间、段数、加热曲线、功率百分比曲线。加热曲线可以存储在计算机中,可以任意调用和修改。历史曲线和报告可以长期保存,时间间隔(1s-1h)可选择。 |
| 吹灰观察窗 | 1)观察窗位于自动打开的炉门上,尺寸50x80mm。 |
| 2)由内到外的结构:不锈钢镜面板+双层隔热玻璃+摄像头支架+双散热风扇。 |
| 3)隔热玻璃因损坏或污染而易于拆卸更换。 |
| 4)不锈钢镜面板默认关闭,需要观察时自动打开;相机通过双层隔热玻璃观察炉内。 |
| 5)双层隔热玻璃与相机之间采用风冷,降低热辐射温度,确保相机在70°C以下工作。 |
| 吹灰法 | 不开门吹灰;炉后下部有进风口的内部通风供氧管道;采用带流量控制阀的高压风机控制进气量,调节吹灰速度。 |